筆者希望今年或以後的5月16日教師節可以收到兩份禮物。
第1份——學生可以好好的學習。
學校為了感謝教師的付出,通常都會設宴請教師大吃一頓;家長或學生為了感謝教師的教導,也給教師送禮物。對教師而言,有無收到學生送的禮物,真的沒關係;即使收到,禮物價格的多寡,也都不重要,有心就好,因為“天下的教師都一樣的”,但最渴望收到的是一份小孩能快樂成長、努力向上、認真學習的無價之寶。
但這一切已改變了初衷,隨著教師的工作機械化、教學的佈置“小學標準課程”(KSSR)化、學生的學習技能達標紙張化、學生的成績電腦輸入化、學校的活動證據化、學校的課程設置繁星化、樣樣東西數據化、學生的課業多樣化後,最終造成學校的教師隊伍超人化、師生關係顧客服務化、每天上課夢境泡沫化、上司的雞毛當令箭化、整體素質非教育化等等。這是我國現今教育發展所面臨的局面?
對國家、社會寄予厚望的教師,最希望收到第2份的教師節禮物——可以好好的教書。對教師而言,加薪固然可以起著一種外部誘導之作用,但卻特別渴望這第2份能從天而降的恩賜。
當這個“可以”和“好好”陷入在此時此種的窘境裡,它們就只能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、一種日日夜夜的盼望、一種人人嚮往的夢想。
就算第2份教師節禮物的送貨日期蓋了個“無限期”,損失的會是教師、學生、家長、社會,抑或是國家?試想想,一大堆非教學用途的工作,已經左右了教師教學時間,原可為課堂教學精心打造一番的心思完全消失掉,是教師的錯嗎?教師可是有心之人,只是無能為力罷了。其實這間接剝奪了學生應有的教育平等權利。這一切都拜在上述種種“催化劑”所賜。
最後,讓我們一起雙手十指相扣,默默地在這即將來臨的教師節make a wish(許個願):願我國未來教育發展能向教育本質及其教學要義靠攏,進而不偏不移,真正以人為本來展開教育工作!(星洲日報/言路‧作者:郭關)